棉短絨綜合行情
國際市場,上周五除中亞棉報價上漲0.25美分以外,其他產地進口棉中國主港報價保持穩定。從市場情況看,目前紡織廠青睞于報價在83美分以下的低等級外棉,因為全額關稅進口后比國棉價格更具優勢,不過有關國家將會限制全額關稅進口的傳言讓紡織廠猶豫不決,唯恐政策有變,因此多數訂單為今年年底之前到港。總體而言,雖然階段性供應高峰即將到來,但紡企在棉價低位時的介入有望為市場提供支撐。
隔夜外盤,11月2日,美國最新出爐的非農就業數據好于市場預期,刺激美元指數大幅上揚,商品市場則普遍下跌。受其影響,ICE期棉盤中壓力重重,同時美棉出口數據缺少可圈可點之處,雖然陸地棉簽約量增加,但中國訂單不增反降,對市場的積極影響甚弱。不過,中國收儲對市場的支撐作用明顯,棉價在低位會有買盤介入,限制了棉價的下跌空間。從市場情況看,多空雙方在70美分一線爭奪激烈,未來將延續盤整格局。
國內市場,2日,國內棉花現貨市場價格仍較為穩定,雖然收儲起到托市作用,但中國紡織企業銷售持續困難導致棉花需求疲弱,在庫存較多的背景下,雖然棉價平穩緩漲,但上漲空間十分有限。
現貨報價,11月2日,美國C/A棉87.10(美分/磅),折人民幣一般貿易港口提貨價14798元/噸(按滑準稅計算);澳棉92.60,折人民幣一般貿易港口提貨價15487元/噸;烏茲別克斯坦棉88.85,折人民幣一般貿易港口提貨價15013元/噸;西非棉84.10,折人民幣一般貿易港口提貨價14440元/噸;印度棉83.10,折人民幣一般貿易港口提貨價14324元/噸。國家棉花價格A指數19650元/噸,上漲2元;B指數18795元,上漲1元。
行情分析,現貨市場較為穩定,雖國家放量收儲,但市場供應仍顯寬松,收儲價格持續高于期、現價格,使得棉企全力交儲,收儲進度也遠超去年同期,同時可以看出市場消費能力的極度疲軟。